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5-07-22 作者:杨保同
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我回到家,和往年一样,陪着母亲过节包粽子。
鲜红的大枣,洁白的江米,碧绿的粽叶散发着淡淡幽雅的清香。一颗红枣,白米青叶,我想起上学时母亲包粽子给我们的启迪和叮咛。
母亲虽然75岁了,眼睛失明又看不见,可包起粽子依然得心应手,轻快熟练,铺叶、下米、放枣、卷叶、缠绳,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再也熟悉不过的场景,像记忆深处的电影回放一样,不由我想起了我在童年、少年、青年以至现在中年,每年端午节母亲包粽子的模样,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就是在吃着母亲包的粽子,一步一步,一年一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而母亲却已然青丝变白发,容颜暗淡苍老,走到了枯萎蹒跚的迟暮之年。
在内心唏嘘感伤之际,看着母亲蓬乱稀疏的花发,就抚摸着母亲瘦削嶙峋的肩膀说:“妈,你都75岁了,还给我们包粽子啊。”母亲迟疑了一下,缓缓地说道:“妈在一年,就给你们做一年。”
这时的母亲,脸上有了些许异样的黯然神伤。我突然明白了,母亲每年包粽子,是在给我们暗示,她生命的存在。我一下子想起了去世5年的父亲。父亲每年过年时,都要独自扎起围裙,和面切片给我们炸麻叶。即使2007年身患早期癌症时,也不许我们搭手,依然费劲吃力地亲自操作。自父亲去世5年来,家里过年再也没有做过麻叶。
听了母亲刚才的话语,我猛然顿悟,父亲走了,他把麻叶带走了,也把他在世间留给子女的信号也带走了。
人常说,衣食父母,现在的衣服不用父母做了,而端午节的粽子、过年的饺子这些节令的食物,却依然包裹着父母慈爱的心结、双手的温暖、满腔的情爱,年年传承,融入了子女们的血脉脊髓,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