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姚家坡农场到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3-05-31 

──姚农的变迁

1999年10月,我怀揣梦想踏上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生涯,满腔激情,走进姚家坡农场。岁月如歌,不知不觉己和“姚农”并肩走过了13个春秋。这13个春秋,我从无知走向成熟,姚农也从 “贪穷落后”变得“富裕强大”。
                                     共同的信念  塑造出坚韧的“姚农人
    信念是做人和做事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共同的信念和对这个信念的执著追求,就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
    1952年姚家坡农场始建于南泥湾,1965年搬迁至姚家坡。初到时,这儿“杂草丛林,野兽出没、蛇蝎横行、虫子为患”。是什么让“姚农人”风雨沧桑几十载奋战在这片土地上呢?是信念,是姚农人心中那份忠于党、忠于职守的信念。凭借对这份信念的执着追求,让几代“姚农人”在艰难的岁月里无怨无悔地进行着改造人、改造自然的斗争。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改造形势,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和坚强的意志坚守着岗位。那些艰苦的岁月成功的塑造了 “姚农人”。
                                     艰苦创业 谱写出壮丽篇章
    在监狱无经费保障的年代,发展监狱经济、确保监狱正常运行,成为监狱工作的迫切任务。在那个年代,“姚农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造了农牧业时代的辉煌。但进入90年代以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农场经济逐步走向衰落,监狱的生存陷入艰难境地。到2000年,在靠天吃饭无指望的情况下,监狱党委毅然决定外出劳务、走出监狱发展经济。在没有监舍、没有高墙电网、没有武警看押的地方,“姚农人”风里来雨里去,无论酷暑严寒和罪犯同吃同住同劳动,顶着罪犯随时可能脱逃的巨大压力,拖着疲惫的身躯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过路的群众,看着这些满脸皱褶、皮肤黝黑、混身上下充满汗臭和泥土味的“特殊队伍”,目光中流露出的是敬佩和不可思议。在这些特殊的时期里,“姚农人”凭借的就是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出山进城 “ 姚农人”梦想成真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03年,姚农监狱党委高屋建瓴,适时把握住监狱布局调整的大好机遇,在第一时间内争取到布局调整的资格。在监狱党委的辛勤付出下,“姚农人”紧密团结、经过5年奋战,终于在2008年6月实现“主监”顺利搬迁至延安,完成了从“姚家坡农场”到“延安监狱”的历史性变迁,圆了姚农三代人“出山进城”的梦想,在姚农发展史上立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从此,崭新的延安监狱诞生了。
                                  今非昔比   延安监狱日新月异
    “姚农人”是幸运的,“延安监狱”也是幸运的。2009年新一届监狱领导班子产生,给“姚农人”和延安监狱带来了新的生机。延安监狱又一次迎来大刀阔斧的变革。监狱党委首先对延安监狱的整体工作做了三年到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在短短一年之内让延安监狱闯进了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行列。2011通过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 2012年荣获司法部“基层基础年活动先进集体”;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升,精品工程亮点不断,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受到省局及司法厅的表扬;2010年首次成功举办的监狱对外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走进监狱、了解监狱,从而让他们对监狱有了新的认识,对监狱工作、监狱警察更多了几分支持与理解,消除了社会上对监狱的恐惧,架起了罪犯家属与干警教育改造工作的沟通桥梁,促进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稳步提升。除此之外,在延安市13个县区推行社会安置帮教,和社会各类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书,确保刑释人员走进社会后,能及时就业,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尽了一份力量,顺利实现了监狱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既提高了罪犯教育改造的社会效益,又提升了延安监狱的社会影响力,2012年省局年终考核荣获全省第一名。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延安监狱党委在抓好监管安全首要任务和教育改造工作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不懈怠。本着没有经济做后盾就谈不上发展的理念为发展企业经济广谋思路。想方法设法为企业筹措资金,逐年扩大劳务加工生产规模,派人外出考察学习,更新设备,进行生产技术革新,为企业不断积累资本,增强经济实力。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连翻三番,从2009年总产出8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380万。干警职工的福利待遇也不断提高。工人的工资从平均每月800元左右增加到每月2500元以上。三年来,监狱党委坚持从优待警,每年为干警职工办一件实事,相继购买了通勤车,为家属楼安装了保温层,装修了老干活动室,接通了自来水,美化了小区环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免费开通了宽带网络、免费提供纯净水,免除有线电视收视费,成立洗衣中心,免费为干警职工清洗衣服;以优惠的价格联系到团购房,彻底解决了无房户及新调来干警职工住房问题。延安监狱的家属楼下、道路两旁整齐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小轿车……。
    几年来,延安监狱执法管理水平和教育改造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形象不断改善,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监狱系统前列,得到厅党组局党委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我省文明窗口监狱,被中共陕西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确定为“全省法制教育基地”,被延安市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确定为“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基地”。
    从偏避的村庄到繁华的都市;从低矮破旧的窑洞到整齐的家属楼小区;从瓦房和窑洞组合的机关院落到四层高的办公大楼;从原始的办公条件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从“偏僻落后的农场”到“省级现代化文监狱”……。我目睹着“姚农”变迁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姚农人”实现梦想的喜悦;见证着 “延安监狱”的日益强大。我曾无数次地被“姚农”的人和事感动着、激励着……。
    现在的“姚农”今非昔比。“姚农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生活蒸蒸日上,延安监狱的变化也日新月异。        
                                  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延安精神建设好延安监狱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的产生,“农场时代”的结束,就是延安监狱不断发展,勇创一流的真实展现。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环节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监狱事业的全面发展。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延安监狱要发展壮大、永葆青春,就需要我们“姚农人”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前进中不断创新。
    岁月不会忘记那些艰辛的创业之路,更不会忘记那些慷慨悲壮的奉献之歌。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刻,从成为“姚农人”的那一天,就注定与责任、与奉献、与牺牲、与“延安监狱”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携手让延安精神在延安监狱不断的发扬光大。用延安精神建设好延安监狱是监狱党委为延安监狱规划的美丽蓝图。
    我相信,在乌永陶厅长“勇创新、敢担当、争一流”的工作理念和省监狱管理局“法治统领、安全为先、科学改造、规范管理”的治监理念指引下,延安监狱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姚家坡农场财供科  谢玉秀)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