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的零碎记忆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3-06-09 

常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早已心驰神往,路过江南,伫留数日。归来,思绪难平,闭门遐思快意游踪,夜不能寐,追忆南行之碎片,拟此篇以寄情。
                                                                                                ──题记
                                                   (王琦新初作于2009年初夏)
   一、上海滩夜景
  不知何故,一直以来,我不大喜欢喧嚣的城市,对于上海,我只是惊鸿一瞥,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会议结束的当晚,去了趟外滩,领略了大上海的夜景。
  黄浦江,真不愧是上海的母亲河,它是上海的象征和缩影,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整个江面被彩灯照的五光十色,波光粼粼的江水浩淼无边,大大小小的游轮载着游客在江上游览,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那一闪一闪的彩灯把高高矮矮,造型别具的楼群轮廓勾勒得清清楚楚,美丽迷人。游人纷纷举起相机,生怕漏掉一个宝贵的镜头。东方明珠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塔的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空中串联到如茵的绿色草地上,两个巨大球体宛如两颗红宝石,晶莹夺目,与塔下的世界一流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两个地球球体,构成了充满“大珠小珠落玉盘”诗情画意的壮美景观。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登上登东方明珠,只是隔江相望,多少留下了些遗憾。站在黄浦江畔,晚风吹来,清爽醉人,惬意至极!心中还真有点怀疑,莫不是梦境吧?还是看到了“海市蜃楼”?
  二、西子湖美景
  南国春早,我们正赶上“苏堤春晓”的烟雨江南,十里苏堤之上千丝万缕的柳树发芽、十步一桃花盛开的迷人风光。走在绿树葱茏的苏堤上,看杨柳依依,水波潋滟,山色空蒙。湖上波光点点,远山近水,尽皆明媚如画。站在湖畔,微风徐来,满目迎来的都是绿,西湖的碧波自是流水脉脉、波光鳞鳞,给人一种惬意之感。苏堤的垂柳更是随着微风不断舞出纤巧娴熟的舞姿,再放眼远眺,连绵的青山如黛。忽悠忽悠的浆声中,仿佛能听见灵隐寺上的钟声与敲木鱼的清脆之音。可惜的是行程匆匆,不能像袁宏道或张岱那样,待到月上东山,笙歌散尽,游人离去,再荡一只小船,随意漂向湖心,细嗅湖水的清香。那时,当是月光如银,水波如鳞,上下映照,泠泠泛动,而心如小舟,任意西东吧。
  当我们沉醉在西湖秀子美景中时,导游让我们回头去看西湖的南面,那里在绿树掩映的山坡上座落的就是著名的封建制度压迫女性的产物----雷峰塔。豪华庄严的雷峰塔矗立在多情柔美的西湖边上确是有煞风景,它就像无情的卫道士窥探着人世间男女的情感世界。当听到讲解“断桥残雪”的传说时,不由想起那凄美丽的爱情传说。“断桥残雪”相传是与白娘子有关的,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遇,白娘子施法使桥的阳面雪融冰消,而桥的阴面还是冰雪覆盖的世界。伊人不在,只留下“雷峰塔”与“断桥”见证这断爱情。听导游说,如果说南面的西湖是柳树的世界,那么北面的西湖就是荷花的世界。由于只是晚春“曲苑风荷”我们无缘观赏。
  真不敢相信一派现代都市风光的杭州,这块人间天堂能在喧嚣的繁华中保留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真是难得。
  三、狮峰山品茗
  杭州的特产除了丝绸之外,无外乎便是龙井茶了。“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回京时,带回了一把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太后泡上喝了一口,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如同神仙一般。”乾隆皇帝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的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新茶进贡太后。
  我们自是喝不到太后御茶的。喝茶只是喝一种心情。《红楼梦》中妙玉收的是梅花上的雪,苏东坡汲的是江心水,茶圣陆羽则说煎茶之水以山水为上。而我们所喝的只是自来水,新茶配上好水,茶汤便是十分的醇厚甘甜了。其实,不管是空中的水、江心的水、山间的水,还是地下的水,只要心情好,茶杯中那一缕缕轻袅,都是一样的空明轻灵,都是一样的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在家中,夜深人静之时,就着昏黄的灯光,捧一本好书,沏一杯绿茶,边品边看,好不自在;而此刻,稍事休息,解旅途之劳累,大家共围一方桌,远离城市喧嚣,听窗外鸡鸣犬吠,把悲喜交付给几片茶叶,静看杯中沉浮,笑谈世间风云,好不惬意。
  品完茶,发现山脚下蜿蜒的小径变得生动灵性了许多。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如这让人齿颊留香的农家新茶,远离尘世间浮躁,露而不骄,智而不狂,年复一年,于无声处淡然开放,开放成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荣辱不惊的情怀。是谁在说:岁月沧桑,与你何求?
  四、拙政园不拙
  离开了秀丽的西湖,我们车马劳顿地来到了苏州。因为杭州的定位是休闲旅游城市,而苏州还是以工业为主的,因此苏州更多的是都市的俗气与媚气,不仅沿街的建筑是园林式的外观,连公交站也是仿园林式的建筑。苏州的园林大大小小听说有几十处,一两天的时光是游不尽的,因此我们选了著名的拙政园,希望通过这个园林可以领略到苏州园林艺术之精髓。
  我不明白为什么拙政园会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而且门票极贵,但拙政园却令我十分难忘!拙政园没有狮子林那种讨人喜欢的乐趣,它的石头并不多,主要是以园林布局与林中的花草著称的;而由于它建得早,后期很多园林都以拙政园为典犯建了很多“仿造品”,可能这也是我觉得它没有什么特色的原因,因为见过孙子也就不觉得爷爷长得奇怪了。
  拙政园据说是一位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官员退隐回乡建的,所以拙政园给我的感觉是表面上是一处休闲养心之所,实际上却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首先,园林的布局让我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东厢西厢分不清,而园中的流水是不流动的,即便有鱼也不能唤起湖水的丝毫生气。园中有一个种满了树林的小山坡,但小山坡给人一种孤立于林中亭园和山水的感觉。拙政园中的竹子长得又瘦又黄,跟南方高大粗壮深绿色的竹子相比不禁令人油然生出一种怜悯之情。园中还有一处草丛似乎没怎么修剪过,也不见野花或者乱石的痕迹,给人一种空洞孤寂的感觉。
  拙政园屋顶上四边高高翘起的四个棱角使人联想到:园子主人虽然已经远在庙堂之外却仍旧放不下士大夫的架子,心怀重临庙堂之上的野心,所谓拙政园之拙也只不过是建给别人看的,何“拙”之有?
  五、枫桥夜泊人
  匆匆看过后,便驱车至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一来到寒山寺,就听到了钟声。据说唐代大诗人张继三次进京赶考都未能得中,回乡途中路过于此,诗人停泊之时,夜色已经降临,上弦月渐渐在树梢隐没。老树上的栖鸦,偶尔惊觉,发出几声凄凉的啼鸣。诗人枕卧江浪,寒气袭衣,夜不成眠。这时,远处的寒山寺传来了一声声的夜钟,更是添加了独卧秋江的孤寂。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顿时茅塞顿开,智慧无限,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绝唱。来年再赴京赶考,便金榜题名。于是后人便迷信了听寒山寺的钟声能使人变聪明,难怪一来到这里就听见了钟声,但愿也能使我聪明一些吧。寒山寺里,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烧香许愿,钟楼上更是人头攒动,不少的学子都来到这里亲手敲一敲寒山寺的钟,期盼自己学有所成。我也祝愿他们能够金榜题名,学其用,尽其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施展才华。虽然我没能亲手敲响寒山寺的钟声,也领略这座千年古刹的庄严与神圣,可谓不虚此行。
  枫桥距古刹只有20-30米,桥下是条窄小的漕运河,据说是与京杭大运河相通的,诗人才能一路乘小舟到此。桥是几经修缮的,看不出几分古朴,方便行人通行罢了,只因诗人落魄时泊船而声名鹊起,才引得无数后来者驻足。
  六、小桥流水人家
  桥边匆匆留影后,因行程较紧,无暇领略江南水乡乌镇的风情,导游便推荐了姑苏城的护城河。“人家尽傍河”的苏州,流淌的是古运河的血液,城市就显得古色古香。泛舟姑苏护城河,两岸粉墙黛瓦的姑苏人家,曲折成趣的小桥流水,无形中桥成全了江南水乡所有的画意。小桥流水杨柳岸,庭院里堆垒起春草池塘,雕琢着湖石假山,那细腻,那典雅,浑似养在深闺的绝色美人。“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是古而有之的风景,“春风杨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却是至今犹存的风韵神采。
  因为有水,江南才有了灵性。水面上时常飘着的是渔歌。千百年不变的曲调,却都在唱着对水的挚爱。因为有了桥,姑苏才有显得清秀。一架架,一座座,各式各样的桥似长虹卧波,又如新月初照。伴着吴侬软语,迎着越曲扬调,凝成了水上的诗。我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不单属于扬州,也应属于整个江南。随船游河,景致殊有情趣,令人神清气个人爽,留连忘返。
  七、夜游秦淮河
  驱车至金陵,已是华灯初上,简单用过晚饭,便直奔秦淮河,刚一下车,河廊、画舫、楼台、水榭尽收眼底,在苍茫的暮色里依然人影绰绰,游客络驿不绝,好一派六朝金粉的气象!怪不得当年曾涤生光复金陵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秦淮歌楼、酒肆,商女王公同沐秦淮风月,粉饰一派江南太平景像,秦淮河那湾春水,很快将疮痍满目的南京城重新激活过来,曾公确非寻常辈尔,一下子就骚着了“六朝金粉”地的痒处。廊棚水阁,参差错落;黑瓦白墙,简约明朗;街衢窄巷,幽深迂回。桥含着水,水挽着桥,便是对秦淮河最好的修饰了。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长安。一天,有个善观天象的太史官上奏,说金陵城有一股“天子气”。赢政听了心里非常不快。生怕若干年后,真的会出现一个比他强的圣人,取他而代之;于是、急忙发驾南巡。秦始皇当来到南京,便下令在南京城的中间开掘出一条人工河床,把南京城分成两半儿。然后还劳师动众地把淮河的水引而灌之,言之为“以泄王气”。因为是秦始皇的手笔,又是引淮河的水入流,所以便得名――“秦淮河”。
  秦始皇当年绝不会想到,恰恰是这条所谓切断了龙脉的河,日后竟成就了南京“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地位;最关键的是,她的产生还成就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文人墨客,开风气之先的戏曲名家;孔尚任的足迹踏遍了秦淮两岸:泊水西门、寓朝天宫道院、移樽秦淮舟中,登北极阁,访明孝陵,观栖霞秋色,赏冬日腊梅……写下了传世之作《桃花扇》;南唐后主李煜为他与秦淮歌妓�娘的一段生死恋,而写下的绝命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渔在秦淮河的二十年是他戏曲活动的黄金时代。他所著《李笠翁十种曲》当时曾盛演于世,有“十曲初出,纸贵东南”之说,成为一个文化潮流。
  曾几何时,那些手抱琵琶,手执团扇的女子,推开小窗,月明如画,面对一河静水,唱着心内的万般无奈。秦淮八艳,梨花带雨的佳人,和那些风流儒雅的才子,一起消失于云烟深处的朝代,定格在泛黄的线装书中,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当然、这所有看似波澜壮阔的精彩,却总因这一湾柔情的河水的轻抚而变得婉转、阴柔,妩媚、多情地成为百姓口中传讲的一段段传奇。
  今夜的秦淮河,也曾几时,朱自清与友人,在夜的桨声灯影里,品茶泛舟;闲居南京的张恨水,时来此地才思兴起,编写着深闺旧事;风流倜傥的徐志摩,扬子江上采来一把莲蓬,吟读秦淮水波;幽怨哀戚的才女石评梅,面对满河清风,独语一腔悲怜……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