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8-06-12
县城北部偏远的小山沟里。祖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我记事起,村子很小,只有十多户人家不足百十口人,大部分人家居住在土窑洞里,生活环境极其贫困,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作务遍布在山梁和沟洼里的薄田。村里一口仍用辘轳绞水的深井是全村人维持生命的唯一水源。在六十年代里,个别有能力的家庭才盖了点用土墙和胡基(土坯子)构建的半边厦房,与窑洞结合着一起居住。
过去,在以生产队为主体的大锅饭年代,村里依然贫穷落后。贫瘠的土地都分布在山梁和沟洼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丰年很少。人们付出的多而收获的少,累死累活干上一年,有些家口重的家庭粮食仍然接不上茬。
生活的贫困,经济的拮据,人们看不起病,有的把小病拖成大病,直至不治而终。环境的偏僻,村子附近没有学校,孩子们读书只能到六七里以外的其他村的学校去上学,路途远,天不亮就得往学校赶,一路几乎小跑,甚是辛苦。
村里的人们就这样一辈辈一年年的过着穷光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家自主经营,人们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想方设法搞生产,初步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后来,随着国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推行,村里山梁和沟洼里的坡地全部栽成了树木和经济苗木,每年国家都给一定补贴,这样以来日子好了许多,不少家庭添置了农机具,生产上更加便利了。
更让农民高兴的是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取消了缴纳农业税,农民种地还给补贴。这样好的政策不断的实施,使村里的人们逐渐的富足了起来,先后增添了不少大型农用机械,现在的收种全部都用机械作业,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打工挣钱搞经济。
生活的逐渐富足,许多家庭就有了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正当人们筹划时,国家又出台了对贫困偏远地区异地搬迁安置的好政策,在各级组织的全面权衡下,我们村整体搬迁到了乡政府附近的公路边,家家住上了整齐的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国家还给予扶持资金补贴,出门就有城乡公交。
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不仅离的近,还免学杂费管早餐,幼儿园还有专人专车接送。看病住院国家有合疗保障还报销医药费;老人享受上了政府的养老和高龄补贴。精准扶贫政策,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年轻人开上了小汽车。
生活环境的巨变都是与共产党领导下出台的许多富民政策分不开的,我们村的变化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如村里老人们感激的说:只有共产党才真正心系人民,时时刻刻不忘人民的疾苦,不断为人民谋福祉,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有劳苦大众今天的幸福生活。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裕了,社会和谐了,人民幸福了。我们这把年纪了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尤其是党的十九大精神使人深受鼓舞。在建党九十七周年之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更加坚定信念,感党恩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分享富民政策带来的温暖和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通讯员 慕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