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9-01-23 作者:白茹
徽州,长久以来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令人心生敬畏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以“黄山归来不看岳”而名闻天下的黄山,还有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徽墨歙砚,还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的百年房屋村落,更有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名人,近代史上名燥一时的徽商和徽州文人------那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徽州文化更是了得,与敦煌文化,藏文化齐名,号称中国三大文化。徽州,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已经成为徽州的一大支柱产业。一直心存敬仰,所以今年,当有时间出去旅游时,毫不犹豫就选了黄山千岛湖杭州一线,在游览山水秀丽风光的同时,切身体会一下徽州文化的魅力。
我们是乘火车一大早到达合肥后再坐旅游大巴的,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中雨,但丝毫不影响愉悦的心情。无雨不江南啊。从干旱的关中大地来到雨中的安徽,欣赏着窗外南方特有的美景,真称得上是种享受。导游小哥热情地介绍着安徽概况和路边的山川河流,大巴车一路向南,经过巢湖,铜陵市,路边的建筑风格逐渐变了,粉墙黛瓦马头墙,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让人赏心悦目,终于到徽州地界了。徽州,千万里我追随着你,终于一睹芳容了,第一印象就这么美好,后面一定更加惊艳。
雨中游黄山
快10点钟时,我们到达黄山脚下的汤口镇,为第一站登黄山做准备。由于黄山旅游的带动,到处是宾馆饭店,街上游人也不少。我们到达饭店,吃了安徽的第一顿饭,饭菜还不错。饭后,天色昏暗,山雨欲来的阵势,导游建议大家每人购买雨衣鞋套,带上简单用品,开始攀登黄山。在山下买缆车票时,雨大了起来。缆车在漂浮的云雾中时隐时现,我们也要做一回腾云驾雾的仙人了。我们是从前山上的黄山,前山奇伟挺拔,后山秀丽峻峭。坐上缆车,雨水顺着玻璃流下,勉强能看见硕大山石间的奇松绿树、飞瀑清泉。再上一段,外面彻底是昏天黑地的云雾,连前后不过十米的缆车也消失在云海之中。黄山四景,云海奇松怪石温泉,确实非同一般。云雾中穿行许久,下了缆车,啊呀,周围的一切都被云雾笼罩,能见度不过十米。风雨也越大起来,尽管天气不好,游人依然是摩肩接踵。每个游人都穿着各色雨衣,雨衣被劲吹的山风吹得鼓胀起来,路边小憩,真怕被狂风吹下悬崖。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如此渺小。狂风骤雨中的人们在山路上艰难跋涉,不敢有丝毫大意。那棵著名的黄山迎客松,展开热情的宽大臂膀,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返回的路上,还有一棵送客松,伸开一侧树枝,似是深情款款地挽留着游客。
跟着导游,我们在蜿蜒盘旋的山路间艰难穿行。天都峰前有“金鸡叫天门”若隐若现,“飞来峰”害羞地隐藏在云雾中,不肯露出真面目。远处的云雾中,一座山峰隐约露出了轮廓,原来是伸出的大拇指,名曰“点赞石”,黄山也对风雨无阻的游客点赞叫好,不到一分钟就消失了,大自然真是奇妙。“仙人指路”倒是慷慨地露出了真容,很是难得。“鳌鱼”霸道地突兀在面前,却自私地把背上的“金龟”隐在云海中。有的山似松鼠在跳跃,有的又似夫妻在谈心,有的似笔架,有的似仙桃,有的似武松打虎,有的似麻姑献寿,而且都是转瞬即逝,不容人细观。游客都睁大双眼,看得人眼花缭乱。想拍照留念,怎奈风大雨急,山路蜿蜒崎岖,只能把这奇妙景观留存心底。一路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奇松怪石陪伴在左右。导游说,他已经上黄山300多次了,还有许多奇松怪石没有看到,每次到来都会有新感觉。也许这就是黄山的迷人之处吧。
邓小平同志75岁高龄时,曾徒步攀登黄山三天,游玩了好多座山峰,盛赞黄山风光,鼓励安徽大力发展黄山旅游,黄山旅游才有了大踏步的发展。大雨之中,我们到达黄山顶峰----光明顶,峰顶建有安徽天气预报中心,是一座圆顶的高大建筑,外面是不大的一片平地,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安徽军队时,曾经停过直升机,是黄山山顶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机械上去。平时山上游客所需食物水等日用品,都靠着挑山工背扛肩挑,每天一趟在山间输送。他们是黄山真正的脊梁,每天风雨无阻,用肩背扛着、挑着黄山游客的吃喝用度,穿梭在山间,维持着黄山旅游的繁荣气象。
光明顶短暂休息,踏上后山的下山路。山峰明显没前山挺拔了,雨势小了。路边一侧山石似一只匍匐的乌龟,另一侧又似一条盘旋堆起的蟒蛇。龟蛇都是灵异的长寿动物,真巧,大自然也知人心意,把他们巧妙地安排在一起,真是鬼斧神工。雨小了,不由人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下美好记忆。路边有牌子介绍黄山的各种珍奇动植物,红嘴相思鸟、蓝翡翠等,看图片都是那么精巧灵秀,生长在这灵山秀水之中,吸收天地之精华,难怪都这么可爱迷人。可惜这次雨大,他们都躲着,无缘与它们相遇了。
导游说:“黄山多雨,每年有260天以上都是雨天。黄山古称黟山,因其山上多是黑色巨石,后人为纪念黄帝改成黄山。徐霞客游览了黄山后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佳话,流传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游览之后都留下诗句文字赞美黄山。”路边,不时有山石、石碑上题写的名人游览黄山写下的诗文,怎奈时间匆忙,不能仔细观摩。
黄山不仅风景独特绮丽,更有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山上的无数条溪流流至山下,在屯溪汇成了新安江,成了交通闭塞的徽州人走出去的唯一水路通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新安江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代代徽州人沿江而下,出去求学经商做官,闯出徽州人的一片天。归本溯源,是黄山给了徽州人生路。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徽州生存不易,环境逼迫他们只能通过求学或经商走出去,因此历朝历代的徽州人总是崇文重教,孩子们学习都刻苦勤奋,成绩斐然。直至今天,仍是如此。休宁县就是著名的状元最多的一个县。成年男人十之八九在外谋生,徽州女人风雨一肩挑既主内又主外,刚柔相济,过着女汉子自力更生的生活。自家男人有良心还好说,没良心的话就身心两劳苦不堪言了。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所以徽州人养成了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秉性,才有了那么多徽州名人,在外经商为官作学问。
下午六点,到达山上的狮林大酒店,放下行李,脱掉湿透的衣服,饭店食物贵的吓人,用过从山下带来的方便食品,喝些热水,顿感暖和许多。房间中居然有电暖气可以烤衣服、鞋子,太好了。换上干衣,雨也停了。爬上狮子峰,居然清晰地看到了“猴子观海”,遗憾这会儿没有云海。这会儿终于拍了几张美照。绕到云海宾馆的前面,远处的山峰真象支毛笔直插云端,山顶一棵松树,原来这就是“梦笔生花”的所在。游客很多,都在抢拍美照,以弥补白天的遗憾。酒店门外还有摄影作品展,在那些美图中再次欣赏黄山美景,天黑了也不忍离去,真想秉烛夜游。晚上回到房间,用黄山的优质水源来洗澡,真是惬意舒服。这就是黄山四景之一的温泉。虽然住在十人间的架子床上,有人呼噜山响,可是身体疲惫,仍然很快就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早,雨很大,无缘黄山日出奇观,我们就收拾东西下山。雨更大了,风小了点,勉强可以拍照。开始,一路上昏天黑地的云雾盘旋在身边脚下,只能看见不远的松树。导游趁机介绍了几棵奇松给我们看,有黑虎松树冠张开神似繁体“虎”字,“龙爪松”树根盘错扭曲似龙爪,“凤尾松”树枝婆娑招摇似凤尾,还有一棵“夫妻松”一杆两冠似恩爱夫妻携手并肩站立。没有一棵松树是常见的左右对称的,都是两侧各自成形,千姿百态,真是人间罕见的奇松。到了始信峰,已经是瓢泼大雨了,但雾散了点,能看见山峰了。这里最能体现后山的秀丽,山不大,但千姿百态,有“童子拜观音”,有“仙人下棋”,还有棵奇松,似竖琴样枝叶整齐排列,叫“竖琴松”。真是一步一景,景景不同。难怪称作始信峰。不信黄山景美的人到了此处就信了。游人和昨天一样,仍然是潮水般源源不断地往上走。雨中登黄山,谁都会不虚此行的,会发现晴天时看不到的云海奇峰。
坐了一段缆车,下到山下,身边不时有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喊着号子,匆匆走过,不由得投去敬佩的目光。他们是黄山的脊梁,黄山哪一天都不能少了他们的身影。回到大巴车上,回首黄山,群山又消失在虚无缥缈间了,只能看到近处房屋模糊的轮廓。
再见,黄山,我还会再来的,一定选择个晴天。下次,希望能看到和风丽日下更加美丽的黄山。
宏村古村落印象
冒雨离开黄山,依依不舍。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黟县宏村。西递宏村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行程所限,只能单去宏村参观。沿路两边,都是青山绿水,时不时闪过村落,都是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风格建筑,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宛若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卷,人在车上犹如在画中穿行,一派烟雨江南的美景。途中路过皖南事变纪念馆,高高的纪念碑老远就看得见。皖南还是一片红色革命的热土啊。车到歙县境内,沿路有许多歙砚厂房作坊,师傅们在辛苦劳作。歙砚制作技艺传承近千年,在电脑手机普及的今天,能有这份坚持已经很值得称道了。如今歙砚已经成了奢侈品,很多高端产品价格惊人。真心希望我们祖先留下的技艺能发扬光大下去。
宏村到了,雨越下越大了。虽说是村子,但道路都是青石板路,古朴干净,竟脚不沾泥。徽州村子几乎都是一村一姓,宏村是汪氏的祖居地。宏村在南宋初年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子西高东低背靠黄山余脉雷岗山,村前面对人工修建的南湖,是个风水宝地。明朝万历年间修建了祠堂和村中四通八达又汇聚至南湖的人工水系。村子按照牛的形状布局,巍峨苍翠的雷岗山是牛头,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犄角,村中的池塘――月沼是牛胃,村外的南湖是牛肚,东西排列错落有致的民房街巷就是牛身,村中引山泉水形成人工水系,家家门口有清泉,就是牛肠,绕村的溪流上建有四座小桥,就是牛腿。我们首先看到了南湖,水波荡漾,远处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民居倒映在水中,好一幅幅水墨江南的美丽画卷。南湖似一张拉满的弓弦,湖中进村去的狭长小桥就是蓄势待发的箭,寓意村子蓄势待发,精神百倍,前途一片光明。近处红莲盛开,荷叶田田,水珠滚动,似含泪的娇羞少女,惹人怜爱。进村后,看到了那两棵古树,一棵银杏、一棵香樟,村人生老病死、离村外出、婚丧嫁娶都和它们密切相关,800多年的历史,它们已经成为了神树,护佑着全村男男女女的平安幸福。对村中胡作非之人,最大的惩罚就是不许他们祭拜神树,寓意他们得不到祖先的护佑。村中树木不少,家中有男孩降生,就可以随意种什么树了,家有女孩降生,必定种一棵香樟树,这样每个女孩出嫁都必有樟木箱子做嫁妆,无论贫富贵贱。
走到村中,首先到了月沼,好大一池水,水边老房子错落,是村中有权有势的人家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村中心,有一处老房子已经被印到邮票上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月沼北畔中心最好的位置是汪氏宗祠,是村人祭拜祖先、聚会议事的场所。宗祠是明朝万历年间由汪辛汪思齐出资过半村人集资修的。那时他在山西运粮主簿任上,由其妻胡重娘带领两个儿子主持修建的。胡氏还设计监修了村中的人工水系,至今仍在使用。几百年过去,村中从未发生水患,所以胡氏也深受村人爱戴。门口是木质门房,修建得高大宏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进去是正堂,正堂是砖木结构的,门口的门楼修建得特别精巧别致,三重檐,非常讲究砖刻石雕,上书“世德发祥”四个大字。进入正堂,正堂正中悬挂匾额:“乐叙堂”。中间是汪姓初祖,徽州汪姓先祖,宏村汪姓先祖的画像,旁边一边是汪辛画像,一边是胡重娘画像。后面几进房子有介绍修祠堂的文字,有排列村中出的进士名人的牌匾,还刻有朱熹家训作为村人的行动指南。
南湖书院是村中学堂,宽敞明亮,书桌一行行排列整齐,老师居中授课,身后是巨幅孔子画像,两侧墙上柱子上是楹联或名人字画,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样清雅的学堂里学习,子弟们怎能不奋发努力,天天向上呢?如今规划成了景区,学校也搬迁至别处去了。
我们还去参观了徽商、进士的故居。古人重文轻商,我们去的清末盐商家规模宏伟,房子很富丽堂皇,大厅进门都有天井,房屋上的落雨都流至天井,取聚水聚财之意。正厅匾额上书“承志堂”,非常讲究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每一幅雕刻都传神精美,寓意丰富。房子很多,分外院内院、前堂后堂、东西厢房、书房、鱼塘、厨房、马厩等。还有专门搓麻将的排山阁和专门抽烟的吞云轩。每个房子都是雕刻讲究气派繁复,有各种精美图案:百子闹元宵、渔樵耕读、三英战吕布,更有数不清的花草鱼虫,园林人物------据说光木雕就有20个工匠花费四年功夫才完成。有的木雕上还镀着黄金,据说有100两之多,极尽奢华,尽显徽商的富裕多金。
大夫进士的故居就没有那么奢华,但更有文化气息。明清民国就有几个汪姓族人封官拜将,光宗耀祖。我们去了一家“大夫第”――“树人堂”,这家一定非常重视子孙的教育。堂中摆设讲究,正墙中间一幅水墨山水,两边各两幅对联。下面是长条桌,中间是一口摆钟,寓意忠厚为人、忠诚做事,左边是花瓶,寓意男人在外闯荡平平安安,右边是镜子,寓意女人在家心如止水般平静。堂前摆张八仙桌,是家庭聚会待客时用的。每个房子都有对联匾额,根据房屋用处不同而内容不同,如“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升高必自下,谨始慎其终”。发现徽派民居窗子都不大,导游说是因为徽州男人经常在外经商做事,家中都是老幼妇孺,为安全起见,窗子都不大。
参观完,在月沼前照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那一池清水和水边的古老房屋、酒旗招牌都很美,只可惜雨很大,影响画面美感。在村边的新华书店,买了本[徽州楹联格言精选],回家后仔细研读。封面上的“得山水情其人多寿,有诗书气子孙必贤”,就非常符合宏村的气质。在村中匆匆走过,见到许多老人,鹤发童颜,和蔼安详。孩子不多,大概还都在上学。在如此文化底蕴深厚的村中成长生活,子孙也必会发愤进取,事业有成。
宏村真无愧世界文化遗产,画里水乡的美誉。
屯溪古街
从宏村出来,我们就赶赴黄山市屯溪区,市名是1997年改的,原来就叫屯溪。真心感觉改名是个巨大的失误,不但容易和黄山混淆,还失去了屯溪的丰厚底蕴。我们去了屯溪古街,就在几百年间客运货运繁忙的屯溪码头附近。屯溪因为是徽州人走出大山去的唯一水路―新安江的源头,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交易频繁的热闹地方。抗战时期,徽商为躲避战乱,纷纷逃回家乡,许多外地人也跟着到了堪称世外桃源的徽州,造成了屯溪抗战时期空前的畸形繁荣。解放后逐渐恢复正常。如今陆路交通便利,出行也有了多重选择。屯溪码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忙景象,但保存完好的古街仍然是安徽旅游的一块招牌。
到了古街,但见商铺林立,建筑古色古香。导游就是屯溪当地人,介绍起来更是熟门熟路。由于徽州的徽墨歙砚极富盛名,所以有许多卖笔墨纸砚的百年老店,店面装修古朴精美中透出文雅安静,店主人也不像平常的商人热情周到,反而是冷冷的,你问上几句,才回答一句。居然有几家店面是常年关着店门做生意的,透过橱窗看得到,主人在店中或看书或精雕细刻在做活,神情专注像个艺术家或学者。居然有这样做生意的,真是开眼了。我们几个人去了一家“徽字号”店铺,是卖砚的,玻璃门闭着,老夫妻两个人在看店。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砚摆满了两间店面,做工非常精美,有蟠龙飞鹰,有奇花异草,有山水盆景,更有美人英雄------这些砚每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观赏时就需要安静。价格自然不低,个头最小做工简单最便宜的也都上千元,令人咋舌。老板夫妇直提醒小孩:“勿动勿动。”除了这句再不多说什么。导游在外面等我们,说习大大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有人赠送过一块不大的砚,叫“手握乾坤”,后来真的做了国家主席。那块砚就出自这家不大的店面。这家店是百年老店,家传手艺,堪称歙砚业界的翘楚,也难怪这么做生意这么任性。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货好何惧关着门------又去了一家外观很有几分文艺气息的小店,卖书签明信片邮票本子的,店员是三个小美女,都穿着民国时期女学生的衣服,短发,恍若穿越回到民国。货品也都精美雅致,看着很养眼。买了几个书签、明信片,作为回家带的礼物。
古街上自然也有很多卖面包、糕点的店铺,临街都摆着黑黑的徽墨糕,应当是黑米做的吧,糕饼都小巧精致,比我们陕西的水晶饼小多了。还有馄饨饺子之类的店铺,也有卖丝巾衣服鞋子的店铺,里面的东西都很有特色,与寻常旅游景点见到的大不相同。下着雨,天快黑了,街上行人并不多,比西安的回民街人流量少多了,可是此处却让人感觉更有品味,超凡脱俗。能看到不一样的人和物,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徽州,既有青山绿水,又有丰厚文化底蕴;既有古街老村,更有丰富人才储备,徽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通讯员 白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