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04
在阳春三月,我蜷缩在厚实的防寒服里陪着明媚走过,桃李斗艳花满山坡了,我从迟暮的日子里策马而来,穿闹市过渭河,历经寒冬的心在春光洋溢的时分,在秦岭北麓的嫩绿中,在不期而至的清明节前碰的一地碎片,淡淡的哀思萦萦绕绕,时序节点的设计,或许有意警示人们切不可春风得意和忘乎所以,思亲扫墓便是必然,我一改往年的做法,来一趟踏青游燃灯寺,以示对亡故亲人的怀念。
燃灯寺位于秦岭山脉北麓渭滨区马营镇南3公里的少祖山山顶,是宝鸡天台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南依馒头山,北临马营镇街道,东边是已经干枯河床裸露张曼荒草的东沟河、西边与尚有丝丝细流的洙浴河毗邻,加上又距渭水咫尺之遥,春夏秋三季,这里绿树葱笼,花红柳经,林风阵阵,鸟雀啁啾,真的是绿水青山两相宜, 登寺环顾,整个寺院依山傍水,峰迭吞幽,青山绿水环绕,山川、沟壑、河流、村庄、田野层次分明尽收眼底。游人不难感受到这里绝对是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山脚下的村庄以此而取名燃灯寺村。燃灯寺古称少祖山,因佛之鼻祖——燃灯佛在此圆寂而得名。燃灯起初是一名道人,据《封神演义》记载,他修为有方而终成正果,成了仅次于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的副教主。由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撰写中国佛教大法师慧远译文的《大智度论》记载,燃灯法师“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燃灯法号的由来,燃灯曾经是释迦佛前生儒童时期的老师,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是他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出世接班成佛。因而辈分极高,是万佛之祖。燃灯佛游历天下普度众生,到过很多地方,现在保存下来的遗址就有几处,如成都龙泉铎、云南建水县、河南西峡县等都建有燃灯寺。
北魏时期,燃灯法师游历至少祖山,登高望远见山水秀丽,人杰地灵,遂建道场大力弘扬佛法,后于此圆寂,世人为了纪念他就建寺修殿并起名燃灯寺,不知是燃灯法师的意思还是后人的有意而为,墓与一般大众逝者的墓没有两样,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冢,看来在那个时候再出众的人死后与一般平民百姓也是平等的。现在燃灯墓前的石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而燃灯寺历经风雨岁月,辉煌时期的痕迹在一砖一瓦里尚存,如同佛教要义深深烙在信众的心里。燃灯寺在宋代是鼎盛时期,诸佛造像皆金粉塑身,善男信女,香火不绝。至清代,寺庙及亭台楼阁达数十间,在少祖山山顶这块小地方也形成一个气势比较恢宏的古建筑群,想当初左右两侧河流缠绕流水涓涓,山坡上林木葱茏,山脚下庄户散落炊烟袅袅,好一派盛景。由于诸多原因,燃灯寺几经毁损而衰败,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复建,而更多的修建是在本世纪初,翻新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新建了偏殿和上殿,重新描摹的壁画彩绘也尽显千姿百态,依山势而建的院墙有些低矮但红墙绿瓦倒也不失雅致,南北各有山门一座,南山门建的有些率性,北山门胜是豪华大气,这完全归根于改革开放和尊重包容的民族宗教政策。
上百个台阶从绕山柏油路建起,站在山门下俯瞰,整个马营镇尽收眼底,回看寺内,隐隐觉得与那些低矮的建筑相较有些不相称,朝东的方向新塑了一尊卧佛,面容清秀慈祥,游人多在此顶礼膜拜祈求平安和顺,只是场地太小,容纳不了几个人。我驻足观瞻,感慨悠然而生,人们能够把幻化中的佛塑造的如此逼真,而我们对于逝去的亲人有又几人能够记得清呢?生日、忌日张口能说出吗?现实版中更有一些人,父母尚在苟且偷生,而自己却在挥霍亲情,卖弄诗和远方,这是何等的奇葩啊。我站在睡佛前,虔诚地合掌祈愿,感恩于上苍让父母的晚年沐浴了改革开放的阳光。转身仔细环顾四周,在这个本来就很狭小的地方,出于商业利益而修建的一圈休闲娱乐设施空落落地休闲在那里,既没有给开发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破坏了燃灯寺的整体景观,在这个清净修为充满禅意的寺院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燃灯寺里有一巨大的古钟,钟通高1.3米左右,口径近一米,重达一千二百余斤,其上铭文达600余字,顶部8厘米见方铸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遐昌”16楷字,苍劲隽秀;传说是明朝成化年间所铸,从其形制和工艺来看我有些疑窦,知识贮备不足,有案可稽的资料有限,疑团只能存在心中,本想敲一下听听钟声,给在天堂里的亲人报一个平安,但又怕打扰了他们,更怕惊扰了有可能正在诵经的主持,只能远远的注视挂在阁楼里的这一镇寺之宝。绕过钟亭便是大雄宝殿,宝殿前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力先生为寺庙所书写的“燃灯寺”的石碑,三个大字运笔自如一气呵成,虚实结合苍劲有力,其笔力和功夫力透碑背。阴面为《重修燃灯寺风景名胜点碑记》,碑文详实记载了燃灯寺村人自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集资捐款20余万元修复燃灯寺这一千年古刹的历史事实,资料详实,言之凿凿从侧面印证了政通人和物阜民安时的佛教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殿内塑有佛界竖三世佛,即弥勒、燃灯、释迦塑像。栩栩如生形态逼真。
移步换景便是天王殿,殿前设有字纸楼,那是香客燃香烧纸的地方,袅袅香烟从几柱红香上缓缓升起,几位鬓角华白的老妇人虔诚的立在那里,双手合十举在额头,脸颊上浸满岁月的风尘,嘴里在默默地念叨着,或许在为老伴祈祷或许在为子女祈福,或许在为孙子们祈愿,看得出在这火燎烟熏的氤氲中她们得到释怀和满足。由此我想起母亲健在时爱赶庙会,她老人家一定和这些人一样,没少在神像前为我们祈祷。大雄宝殿翻建的痕迹比较浓厚,和其它寺庙的陈设基本一致,内塑有佛教界横三世佛,即释迦、药师、弥陀等佛像。其实我们游览观瞻的寺院比较多,但很少有人在意去参拜哪些佛。我们从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可以看到,里面主要角色就是佛家三佛之一的燃灯古佛,佛经中所载诸佛菩萨大多是燃灯佛座下弟子。在佛界,有现世佛、前世佛和后世佛之说,佛教典籍中明确记载燃灯佛为现实佛,而释迦摩尼为前世佛,弥勒则为后世佛。
按照佛教释义来讲,他们分别掌管着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忏悔过去,就去拜燃灯佛;保佑现世,就去拜释迦牟尼佛;祈愿未来以及下世,就去拜阿弥陀佛。这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更多的是在拜弥勒佛。这是很符合现实的,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旅程,所以婴儿诞生时的标志就是一声哭啼。因为人们对自己的前世空灵而幻化,对现实中所遭所遇又迷茫而无可奈何,只有寄托希望于明天,所以人们膜拜的大多是弥勒佛。
殿内雕梁画栋,古朴清雅,美不胜收,壁画彩绘千姿百态,气势宏伟、雕塑精美,宁静而优雅,殿内的布置与整个寺院的紧蹙布局相比较显得寺院就有些损色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信众的朝拜。寺院有一处带有明显现代特征的人文景观便是览翠亭,它位于寺院南面一座当地人称作馒头山的小山头上,远远观之我们这些凡人是体会不出馒头的味道,只是觉得它是燃灯寺景区最高的建筑。据当地人讲,站在馒头峰,看整个马营镇的村村落落紧紧依偎在秦岭的北麓下,周围山峦叠嶂,群峰似巨龙蜿蜒起伏,山幽谷静,遍野林木苍翠郁葱,都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村民自筹资金在这居高临下之处于2004年3月建起了二层六角形高11米的现代观景亭,取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览翠亭,亭子虽小,却也十分别致。坐在览翠亭,迎着初春的和风,远望渭水万古东流,对面的蟠龙原也是清晰可见,看山下蠕动着的一切生灵包括穿梭的车辆,你会感觉到这一新建景观到也给燃灯寺佛门清幽境地增添了无限的风韵,使这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春分的节气过去一周多了,气温虽然忽高忽低不稳定,但总体是在升高,坐在石凳上看身边的几大簇竹子,青幽幽地尚有冬天的痕迹,浓密的竹叶里有鸟儿的鸣叫声,似在唤醒沉睡的翠竹,也似乎在为春天歌唱,累了困了的我喝着水,也让心灵在此刻清净清净。
(通讯员 张英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