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核桃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27 

又是一年新鲜核桃上市的季节,集市上、果行里到处都是剥了皮的新鲜核桃。有的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用专用的夹子将核桃壳夹破,露出饱满的、黄橙橙的瓤,摆放在核桃堆上,也不用叫卖,自有路过的人上前问“核桃咋样?油不油?”,商家一边夹核桃一边说:“油不油,你尝嘛”。话音还未落,路人就毫不客气地拿起一个自顾自地剥开皮尝起来,说是尝,一个就吃完了,然后一边嘟囔着“罢了,不太油嘛”,一边问价、搞价,到最后称上一二斤或者二三斤用塑料袋装上带走。  

说现在的核桃不油,其实也是对的,因为现在的核桃多是经过改良后的矮化核桃,挂果早,生长期短,自然就不如老品种的核桃好吃。  

 我们这个地方以前是出产核桃的,近一二十年,由于人为砍伐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慢慢地再也很难见到那种高高大大的核桃树了,取而代之的都是一片一片的只有一人多高的矮化核桃树,低小的树身,核桃却结的很繁,给人一种头大身子小的感觉,像没有发育好的怪胎一样,看着总令人不舒服。  

老品种的核桃树在我们这儿一般是农历7月才正式成熟,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七打核桃、八打梨,九月柿子红了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季节正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吃核桃是整个暑假期间除了下河游泳之外最快乐的事。那时候,男孩子在放暑假前核桃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吃核桃的工具――核桃刀子。说是核桃刀子其实就是把绿豆般粗的铁丝,我们习惯上叫“绿豆丝”,用钳子弯成阿拉伯数字6的形状,剪掉多余的部分,用铁锤将6字伸出去部分的外边缘敲打成刀刃状,在磨刀石上将刀刃磨锋利,再用钳子在刀刃前段斜着剪一个尖,所谓的核桃刀子就做成了。还有讲究一些的,或者是有条件的,可以用细一点的钢筋由铁匠按上边的流程,烧红、弯曲、敲打、淬火、修整加工一把,过程虽然复杂些,但样子会更精致,同时由于硬度大,用起来也更趁手些。至于样子,可以是阿拉伯数字6的形状,也可以是字母U上边带尾巴的形状,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6字形状的更好用。我曾经央求村里的铁匠用细钢筋做了一把这样的刀子,大小刚好很趁手,刀口也很锋利,曾经让我在小伙伴中得意了好长时间,但是不好的代价是,由于刀子太锋利,有一次在剜核桃时,不小心将手心划了一个大口子,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伤疤还可以看得见。  

  吃核桃一般在中午正热的时候,由于上午要写暑假作业,再说大人们都在地里干活,核桃树就在地头有人看着没有机会。中午天正热,大人们都休息了,树也没有人看了,我们这些毛孩子就带上各自的核桃刀子,偷偷溜出门,结伴来到地里,哪家树的核桃结得繁,长得油,我们是早就侦查好的,直接到树下,像猴子一样很快就窜到树上,找一个核桃多的树杈,或坐或骑或站,至于装核桃的工具随身自带,背心下摆塞进短裤里是我们男孩子夏天最常见的装束,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摘了核桃从腋下塞进背心里,不一会儿背心就塞满了,鼓鼓囊囊的,每个人的腰间像套了一个游泳圈一样。下了树,来到附近的竹园里找一个开阔又阴凉的地方,将背心往上一提,核桃全都掉了出来,我们各自就地坐在自己的核桃堆边,一边比较着谁弄得多谁弄得少,谁的大谁的小,一边从短裤口袋里掏出各自的核桃刀子,抓起一个核桃,用刀尖从核桃的尾部扎进去,左右轻轻一撇,核桃就成两瓣了。当然有的核桃就比较难撇,既使撇开也不规则,我们将这种核桃叫做夹瓤核桃,这种核桃比较少,而且对于我们这些吃货来说,哪个树是夹瓤核桃,我们早就弄得很清楚了,不到实在没有核桃的时候,是不会轻易去摘的。核桃撇开后,左手拿起一瓣核桃,瓤朝上,右手握刀,将刀尖从瓤与壳结合的地方扎进去,逆时针转圈,同时左手借力反方向转动,双手熟练配合,核桃瓤就很轻松很完整地从壳里分离出来了,我们将这种方法叫做剜核桃。核桃瓤剜下来,要将瓤外边裹的一层黄颜色的薄皮剥下来才能吃,不然会有苦涩味,影响口感。我们一般是将摘的核桃全部剜完,才一个一个剥皮慢慢享用,但也有心急的,剜上几个就迫不急待地吃起来,还有的居然早就有准备,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就在口袋里装了一个馍,吃一口馍就一瓣核桃,馍的面香味和核桃的油香味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充分融合后的复合味道要比单纯的核桃味要香甜很多,那时候觉得核桃就馍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了。核桃剜完了,也吃饱了,剩余的瓤装在口袋里带回家,到了下午或者晚上再吃,有时也给父母吃,但是父母吃的时候总是唠叨“又去上树了”“核桃汁弄到衣服上了”等等,有时候不小心把衣服挂破或者是手心被刀子扎破了,父母知道了,轻则一顿骂,太阳底下罚站,重则是要打屁股的,不过,骂过打过之后,第二天照常偷偷跑出去,该上树还上树,该下河还下河,早已经把挨过的骂和打,甚至手上的伤痛忘得一干二净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儿时那一段单纯而快乐的时光,想起家乡田间地头那一颗颗高大的核桃树,想起那6字型的核桃刀子和油香油香的馍就核桃味。我知道,那段时光和高大的核桃树一样已经远离我们而去,而且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但我不伤感,因为我知道这就是生活,有离开的就有走近的,有失去的就有得到的,这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都逃离不开这个规律,我们只需要抓住当下,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就一定能够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和人性中的真假善恶,把每一天过得平淡、快乐而又有意义。  

   (通讯员 王军峰)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