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沧桑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04 

现今的宝鸡市有一个中华石鼓园,座落在石嘴头的石鼓山上。这里有座仿秦汉建筑风格的石鼓阁,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气势雄伟,堪称西北第一阁。阁内陈列着国宝级文物――十面石鼓的复制品,以飨人们对石鼓文化的研究和赏析。要说这十面石鼓啊真是费尽周折历经沧桑。       

在唐朝初期,十面石鼓发现于陈仓北阪(即石鼓山)。当时发现了周秦时期的这十面石鼓以后,轰动朝野,许多人去观赏、临摹、捶拓。到了唐至德二年(757年),石鼓迁至当时初设的天兴县(后改称凤翔),送到天兴以后仍未得到妥善保护。在唐元和八年(813年),时任国子祭酒的郑余庆将石鼓移至凤翔县的孔庙。然而此时石鼓中的《作原》鼓丢失,只剩九面石鼓。在此期间大文学家韩愈曾建议将石鼓运至长安太学存放保护,以供学人研讨,可惜未被采纳。因此,韩愈曾作《石鼓歌》。       

到了北宋政权建立以后,朝廷重视文化。宋仁宗下旨寻找石鼓。时任凤翔县地方官的司马池悉心寻访,找到了九面石鼓,《作原》鼓仍未找见。后来,在金石收藏学家向传师遍访关中民间以后,终于找到了丢失的《作原》鼓。但是此鼓已非原状,被无知者凿去上部,成了舂米的石臼。       

宋大观二年(1108年),酷爱金石书画的宋徽宗下旨将石鼓运至汴梁(今开封市)。此时的石鼓文字由最初的700余字仅剩下432个文字。宋徽宗因此下令用黄金(据考是金泥)填注石鼓文,禁止捶拓磨损,加以保护。       

在“靖康之变”的公元1125年,金兵侵占汴梁,金人将宋皇宫中大量珍宝北运,其中包括十面石鼓。在北运途中由于笨重金兵又将石鼓上的金泥挖取后将石鼓弃之荒野。       

时光到了元朝初年,国子教授虞集在一淤泥草莱中发现了石鼓。始将石鼓洗刷迁至国子监存放。一直经历了元、明、清三朝。到“九.一八”事变后的一九三三年二月,石鼓随同四批故宫文物由北平运至上海,存放在上海天主教堂街的仁济医院库房的最下层。一九三六年冬,南京朝天宫库房成立,石鼓又迁往南京暂避战祸。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告急,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石鼓等国宝文物秘密向重庆迁徙起运。在向重庆迁徙途中,石鼓经陇海铁路又到了出土地宝鸡,在宝鸡短暂停留后,再改用汽车运至四川成都峨眉县西门外武庙。日本投降后的一九四六年十月,又由四川运至重庆。一九四七年七月,石鼓再由重庆运往南京,行程数千公里,仍存放于南京朝天宫仓库。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批珍贵文物,可能由于石鼓太重未被带走。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零 年石鼓等南迁文物再次由南京转运北京,历尽艰辛。 一九五八年开箱,存放于故宫博物院至今,结束了曲折的颠沛流徙之难,成为了国宝级镇馆之宝。对石鼓文化的研究赏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石鼓从发现后的1300多年间,历史人间沧桑之变,石鼓历经流变迁徙之苦、多磨多难、可歌可泣。众多爱国仁人志士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也说明了从古至今多少爱国人士爱护文物的优良传统和弘扬历史文化的精神。鉴于石鼓文化如此重要的影响力,宝鸡市特地在石鼓山上修建了石鼓阁,并复制十面石鼓原型,以供游人研究赏析石鼓文化,了解石鼓流变迁徙的磨难和沧桑。   

           (通讯员 慕光明)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