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岁月 结晶的真情--读《劳改家》有感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2-11-05 

  看了胡旭同志的《劳改家》,老实说,作为劳改家子弟,这么多年后又看到这个词还真有些亲切、久违的感觉。回想小时候听大人们在一起说话,用陕西话音说出的“咱劳改家”、“人家铁路上”、“市上”这些词出现的频率怎么那么高。

    文中看,作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踏入劳改这一行的,若用过去的眼光看,应属“外来户”无疑,由此推测其年龄当在五十岁上下,不该经历过劳改队初创时期,但你看他对劳改家过去如数家珍般的形象概括,“他们二话不说,脱下军装,开进荒漠和深山,因陋就简,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筑坝修路、开垦农场、建矿办厂。白天搞生产,晚上抓学习,不辞劳苦”。这寥寥数语,不就是我的父辈们当年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换言之,这简直就是浓缩的劳改志,我有点怀疑胡旭同志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外来户”了。这寥寥数语,既包含了劳改单位从无到有创业时的艰辛,又充满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气概和美好愿望。数一数咱们陕西劳改单位过去的名称就知道了,大多都带有一个“新”字,如新安、新汉、新宝、新耀、新川等。就我所知,新川水泥厂最初就是几个干部带领二十几个劳教人员烧石灰的石灰窑;崔家沟煤矿一九五八年建矿时,也不过是一顶帐篷、几口大锅、几把铁锹起家的“跃进矿”……。老一辈们为了这个“新”,他们前赴后继、扎根山区、顽强拼搏、默默奉献,在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不更值得我们怀念吗?

    纵观全文,朴素无华,娓娓道来,由点及面,收放自如,在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感人的真挚情谊。这份情,有着孩子看父亲般亲切慈祥,又有徒弟对师傅的由衷佩服,然而真真切切的却是一个监狱人民警察对老一辈劳改工作者的崇高敬仰。(崔家沟煤矿行政事务部 杨建民)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