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0-06-12 作者:张英锋
位于关中西陲的千阳,有“七山二原一分川”之称。北高南低的黄土高原地势,南寨正好处在东南端,属暖温带半大陆性气候,有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美誉,因苹果产业发达而建有仓储工业园区,防疫备勤点就设在这里。早年拓展训练时来过一次,也有几天亲密接触,但现在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天气很是怪异,初夏的风,在这个半塬半山的地方感觉不到它的温度。早晚还是很凉,寒气不减,晨练的人们不得不厚衣加身。
大楼后有一个人工修建的园子,面积不大倒也比较精致。月季花大多含苞待放,最可人的还属竹林。竹子青中带黄。淡淡的黄既是岁月符号,又是土地贫瘠体现。
竹子犹如情侣相依相偎,筑起一道道绿色的屏障,一些疯长的竹子虽然被残忍地“斩首”,但她没有颓丧,在断首处仍然发出新叶,一簇簇一簇簇绽放着,似乎是在向人们宣示自身的坚韧和不屈。工匠们巧妙地在竹林边砌起了几段女儿墙,其实确切地说是墙垛,内置一些彩色射灯。它既可以阻挡竹子向小路生长,影响人们行走,又合理装饰园子,让竹林的幽与现代的靓完美搭配在一起。
宋代诗人吴均曾有“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的佳句。想必在那夜幕降临后,彩灯与绰约竹林相辉映,绿叶婆娑。高雅静幽。微凉里有着竹香,或与心仪之人牵手漫步,远离喧嚣与浮躁,尽情享受恬淡生活;或放一小仙桌,让墙垛成为吧台,邀三两个知己饮酒品茶聊天,头顶星星闪烁,林中不安分的小鸟不时造访,惬意盈盈,你一定会有灿烂般的感觉。可惜在防疫特殊时期,我们无法感受到这一美妙。只能在古诗词中玩味“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了。
竹子她挺拔、清幽,有坚韧、刚毅品格,从灵性和拟人化角度看,她有坚韧不屈气节和无私奉献风骨;更有高风亮节灵魂。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颇受人们喜爱。好多文人墨客都为她留下了千古传诵佳句。读书人都怀有“门对千棵竹,胸装万卷书”的情愫和梦境。
无论是庭院里的一簇簇还是山坳坡间的一片片,竹子总给人以清新高雅感觉,其挺拔的身姿、飘逸的竹叶让人常常由衷赞叹,绿色的氛围和坚韧的竹韵使人深受鼓舞,难怪有“养几竿竹直似儿孙”之说。
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一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其爱竹之热切。细细品读,你一定会明白“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深刻含义和情韵,你也会悟到“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哲理,“旁人笑此言”定是不知竹子品行的浅薄之人,饱学之士则立马辨识出“似高还似痴”。
再看那刚刚破土而出的新竹,娇润绵柔,萌劲十足,令人爱怜,惹人无限遐思。新竹每天都在疯长,相互间好像在比赛。竹衣紧紧包裹着来不及绽放叶子,几天不见就会长到一人高,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汉子风范,几个季节下来便会直指云天。
同事提议写一下雨中竹林,我想前人佳作不断,拙劣之笔就不要班门弄斧了。难能可贵的是战友们在这孤寂时日,看到竹林还能够有所思所想。但愿夏初沥沥淅淅的平和雨水,将人们备勤隔离中的厚重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让每一位深受疫情之害的同事胸中装满竹香,连同那仪态万千的竹韵,安然地回归到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和忙碌有序工作。
“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这也是人们喜欢竹子的主要所在。它生长在庭院,让庭院有种超脱普世的风韵;她生长在路边和山间,道路优雅清净,山间就会拥有脱俗而空灵的情趣。还有那凌寒不凋、宁折不弯的品性,我想世间的一切草木在此方面并没有可与之匹配。
饭后散步调息的人们总会在竹子前驻足,或许是在看新竹的长势;或许是在聆听小鸟清亮的鸣叫;更多是在与翠竹默默对白,感悟为什么“空心竹无低头叶”。在幽静恬淡的氛围里,汲取物质极简、灵魂丰盈的人生真谛。
纤细的翠竹夹着小路,弯弯曲曲,正如我们已经走过的人生。我们常常抱怨尘世喧嚣和琐事缠扰,其实让灵魂归于素静才能得到极简生活方式。悟到这个禅意,再桎梏的生活也会有无尽乐趣。
竹子没有牡丹绽放的雍容华贵,没有茉莉迷人芳香。她只有朴实笔直的身躯和娇翠欲滴的绿,这就足够了,再多的表述都是冗长。竹林幽幽,小路弯弯。
(通讯员 张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