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岩――我的第二故乡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0-09-03  作者:洪银铃

我是一粒种子,随着夏季风飘落到这片沃土,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三十年岁月悠悠,三十年冬去春来,回首来时路,往事上心头。  

红矿的水

1990年,年轻的我们来到了红石岩。那时候,水是家家户户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三十年来饮用水不断变好,见证着红矿的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矿上引入后山西房沟的溪水,每栋楼下安装了一个水龙头,职工们终于可以喝上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了。一到下班,大人小孩拿着水壶、水桶排队接水,成了那时的一道风景线。一年后,接管引线,翻山越岭,从几十公里外的石牛沟引来地下水,并在后山的苹果园里修建了一座大大的水塔。虽然还是定时供水,但是职工家属们心里依然充满了喜悦与感激。2017年,石牛沟的水源几近枯竭,煤矿班子高度重视,再次在百药沟找到新水源,同时在生活区配备了一套净水设备,职工和家属们的用水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红矿的路

春雨淅淅沥沥,杨柳依依,桃花灼灼,撑伞漫步在干净整洁的红矿生活区。新修的塑胶跑道和水泥道路已经遍布生活区。再回首,眼前的这条路,还是我们刚来时的那条路吗?记得一个下午,我们几个人缩在单身楼三楼宿舍,望着外面的大雨发怵,怎么去上班?不到百米的路程,没人敢冒然前去,道路已经漫上雨水,泥泞难行,前脚踩下去,后脚就拔不出来。就是这样一条不短不长泥泞的土路,成了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整日里,煤灰夹杂着尘土漫天飞扬倒还能挺住,一到下雨天可就愁坏了矿上的职工和家属、孩子们,撑着伞、夹着包、拉着孩子,不是脚下打滑跌到泥巴里,就是裤子甩了半截子黑泥。但这些,就和一去不复返的老路一样,留在了过去,凝结进时光里,想起来只剩一阵唏嘘。年复一年,携手并肩,同甘共苦,红矿人一直走在这条艰苦创业的道路上。  

红矿的人

我对红矿的依恋,不只因红矿的冬暖夏凉,美丽富饶,还有我朝夕相处难以分开的姐妹们!在红矿这片天地里,我们努力工作,我们艰苦创业,我们把争取还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最让我们这代人骄傲的,除了打拼出的这份事业,还有在矿上出生的这一个个孩子,她们像一个个花骨朵,在红矿的土壤里茁壮成长。从这儿,走出去的有清华、同济、交大的莘莘学子,有中兴、华为的研发精英,还有子承父业的煤矿人,这就是知识的魅力,这就是奉献的辉煌!兢兢业业的红矿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扎根山区,披星戴月,在这里褪去了稚嫩,历练出中年的成熟。三十年,从办公室到老干科,再到现在的岗位,我的工作轨迹好像画了个圆圈,但无论在哪个部门,同事们都与我和谐相处,齐心协力,为这份事业的发展默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代又一代的红矿人,攻坚克难,见证着历史,见证着变迁,用智慧和汗水,把当初一个年产10万吨的小煤矿建成了年产12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矿井。  

我再看这片热土,心中的爱恋愈加强烈。我的青春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我的亲人在这里。红石岩煤矿,不舍的故乡,永远的怀念!  

                   (通讯员 洪银玲)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