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2-12-12
在监狱工作三十年了,已走过人生半程,总有许多往事难以忘怀。尤其在警校学习那段岁月,记忆最为深刻。
那年,意外被崔家沟煤矿录用,一时竟感到茫然。因为我和家人对劳改工作闻所未闻,再加上是个煤矿,想着在井下管犯人挖煤很危险,去与不去,不知所措。三心二意之间,打听到这是个省公安厅直属单位,上班前还要到公安干校培训一年,配发警服。我一下子来了精神,拿定主意去报到。谁知,这竟然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我清晰的记得,来单位报到没几天,刚过元旦,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去省城学习了。那时,坐落在建工路上的警校名称还是“陕西省公安劳改干部学校”,周围除了东面有两三个单位外,其它三面都是大片的农田,也没有公交车路过,冬天显得更加荒凉。校园里也只有教学楼、教务楼、教职工家属楼、食堂四个新建的楼房和一个不大的操场。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却感觉她很大、很神圣。
开学典礼那天,来了许多领导和媒体记者,非常隆重。听说这是“全国第八次劳改会议”后,陕西监狱率先全国较早建立的一所劳改、劳教工作专门院校,是陕西监狱发展进程中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陕西监狱史上也将会留下浓墨重彩,我十分激动。
我们第一批四五百学员喜气洋洋的到来,给校园增添了活力。每天早晨天不亮,嘹亮的军号响起,建工路上七八支队伍上操,整齐的步伐口令声划破寂静的天空,振奋人心。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授基础理论还是专业知识,大家都感觉新鲜有趣,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浓厚。校园里,人人都是一身公安蓝警服,佩戴红艳的领章和闪亮的帽徽,英俊潇洒。尤其夏天,在身着上白下蓝夏装,更是精神漂亮,整个学校场面催人奋进。我深感肩负沉重、使命光荣,自己选择的正确,对未来充满激情。
遗憾的是,九个月后,由于“严打”活动的深入,一线警力不足,学习提前结束了。可是,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特别是这里的老师,清一色的都是从劳改、劳教基层单位调来的干部。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所举案例几乎都是亲身经历,生动风趣,引人入胜。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怀揣理想,意气风发,迈步走上工作岗位。
三年后,我有幸“二返长安”,回来上电大。那天,远远望见学校,久别重逢之情油然而生,倍感亲切,思绪即刻回到了当年。在看校园里学弟学妹朝气蓬勃的样子,少年意气萌发,我如饥似渴学习,拼命给自己“充电”;担当起了班干部、团支部委员,组织活动,极力寻找青春年少激扬生活的感觉,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入了党。可是,时间飞一样快,意犹未尽,又毕业了。
回到单位,闻讯学校更名为“警官学校”,我很高兴。每当忙碌之余,就想起在警校那段火热的生活,回忆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每遇实习或毕业来的警校学员,思念愈发强烈。忽然有一天,收到学校一封信,里面只有一份“陕西电大报”,刊登我一张照片和我再一次追捕逃犯中立功的消息。捧着报纸,感觉母校寄语无限……
花开花又落,眼瞅着一批批警校毕业生的到来,我也步入了不惑之年。一天,接到警校一个电话,让我去一趟。当从老师手里接过陕西省电大建校二十周年校庆“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我很意外。感慨这么多年了,母校竟然一直关注着学子点滴进步,唏嘘不已。
最后一次回校,是警校二十周年校庆的前一天。那年冬天,我正在外地凌冽的寒风中追捕逃犯,得知校庆的消息,十分高兴。至于自己受到邀请,以为所有校友都在受邀之列,也不以为然。然而,当得知并非所有人都收到了专门的邀请函时,浮想联翩……于是,选择前一天去了学校。独自漫步校园,竟引惆怅无限。
第二天,当隆重的庆典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已乘上返回渭北高原北部山区的班车,一路思绪万千。(崔家沟煤矿 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