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湖归来话农业

信息来源:益秦集团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3-03-14 

    为转变建新实业土地经营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土地经营效益,5月中旬,我们一行7人,赴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就监狱农场土地经营模式、农业规模化生产管理体制及技术路径、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基本精况

   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又名安徽省白湖农场,地处长江中下游,在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境内,占地162平方公里,标准良田14.6万亩,可养水面和宜植林地分别超万亩,是一座特大型监狱农场。分局有警察3100人,在职工人2100人,常年押犯15000人。分局下辖副处级监区13个,科级监区80个,20多个管理部门。2011年,分局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其中农业生产加工业4.5亿元、劳务加工业2亿元、三产服务业O.5亿元,实现经营利润6700万元。农业在分局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其土地全部自种,实行稻-麦耕作模式,以一季粳糯稻为主的水稻产量水平保持在每亩500公斤左右,小麦300公斤左右,整体亩平增加值保持在1000元左右,个别示范点亩平增加值突破了1600元。

    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体制配套好,机制规范强。白湖管理分局为把农业做大做强,建立了适应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三级(集团公司、农场、分场)管理、两级(农场、分场)核算。农业由11个农场和种子、米业、林业、养殖、农机、农技、农资、蔬菜等8个分公司组成,农场下辖64个分场,涉农事宜农开、水利、国土、农林业统一归口在集团公司农业发展部实行统一调度指挥。农业发展部行政级别为副处级,由一名分局副局长兼公司副总领导。建立了统分结合、责权明晰、精干主体、剥离附体的管理体制,按照“内计划外市场”的思路,实行6个统一,即:统一品种计划、统一技术模式、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营销、统一资金调配、统一分配模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产前、产中、产后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体系。在健全机构的同时,白湖注重配齐配足农业各级机构人员。农场设场长1名,副场长2―3名,管理人员4―6名,全部由警察担任,场长的行政级别一般为科级,有的还是副处级。分场设分场长1名,管理人员3―5名,全部在职工中择优选聘,64个分场共选聘了249名管理人员。分场按照250-300亩把不宜机械操作的农事(如肥水管理、治虫、除草、抽水等),承包给一对农民夫妻,全分局农业这一块外聘农民工达700人。

    为推动农业良性循环发展,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集团公司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耕地承包经营管理办法,对各级人员的责、权、奖惩予以清晰明确。其耕地承包经营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农场统一管理下,按照集团公司规定,由分场管理人员领头并采用分户承包,实行联产联本考核。分户承包是以户为承包单位,由承包责任书明确权责,从事农业生产过程所需劳务承包。分场将日常农事作业和田间管理作业任务承包给承包户,并根据承包户承包田的粮食产量和成本控制情况支付劳务费。

    (二)设施完善好,机械化程度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白湖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复垦整理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大力进行了农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现在每年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基础上,还自筹不低于3000万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前,白湖农田水利设施相当齐全,做到了干、支、斗、农、毛渠五级配套,道路、桥涵、泵站、输变电线路完整,排灌通畅,旱涝保收。走进其农场,处处可以看到路成线、田成方。通往各农场的主干道都做到了油化、所有渠道基本都做到了硬化。在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中,白湖十分注意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如在土地整理中,就将田块统一改成37或56亩一丘,每丘长度和宽度一致,两丘田一条机耕路,一条排灌渠,机械作业十分方便。白湖十分注重发挥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其种植业生产从整田、播种、栽秧、施肥到收割、烘干、存储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人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相当少。

    (三)市场化运作好,生产成本低。对于农机作业,白湖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市场运作,集团农业发展部每年都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指导价格,由农场通过招标确定农机作业对象,中标农机作业对象的农机服务费不得超过集团规定的指导价格。由于其设施与机械配了套,其农机作业价格相当低,大大节省了单位面积生产成本。通过测算,白湖稻、麦两季亩平生产物耗成本只有。700元左右,人工成本在200-300元之间。

    (四)科技推广好,标准化程度高。白湖农业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程度,农业科技贡献率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品质,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12条烘干线,日烘干能力在1500吨以上。所有农产品都实现了安全、绿色认证,有的稻米还通过了有机认证。

    (五)产业化程度高、附加值提升能力强。白湖以市场化、产业化、机械化、和科技化为先导,农业形成了“123’发展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做强两个产业、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就是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中心、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和大米产业、立足资源和内部市场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生态林业基地和蔬菜瓜果基地。种子产业和大米产业的蓬勃兴起,极大地提升白湖农业的附加值。

    思考与建议

    我狱有耕地面积3.5万亩、水面3000亩,就规模来讲,在全国监狱系统算大的。近年来,通过采取全部出租模式进行土地经营,亩平综合效益达到了590元,取得了一定的效益,高于省内同行。但与安徽白湖比,我狱的土地经营明显缺乏目标定位、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我狱土地经营的持续提质增效就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机械化、自主化、多样化道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白湖的土地经营之所以效益好,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发展思路的不断创新。我狱土地经营效果与白湖的差距表面看是运作模式的差距,在深层次上则表现为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的差距。我狱普遍认为,罪犯一收监,监狱土地只能出租,靠监狱自身力量是无法种的,同时。出租既来钱快,又不担风险,更不要投入,省事省心,是监狱土地经营最佳模式。其实这种观点是受传统农业观念束缚所致,没有看清现代农业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没有认清出租模式的负面后果。其实,出租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掠夺式经营,地力下降快;矛盾纠纷多,化解难;使上下争取政策资金改善农田水利基本条件积极性下降;效益徘徊,后劲不足;增大监狱土地流失的可能性。长此实行,就会陷入出租-地力下降-产出下降-降价-再出租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将我狱土地经营工作思路进行重新定位。我们认为宜水土地向自种方向发展,宜旱土地向有实力的涉农大集团、大公司长期稳定出租的土地经营思路比较符合我狱的实际。

    (二)理顺体制、改善条件。水利是农业的生命。没有完善水利设施的支撑,农业的稳产丰产是不可能的。当前,我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不容乐观。主要渠道堵塞严重,灌无水,排无渠的现象十分普遍,灌溉设施缺失。因此,如果确定宜水土地向自种方向发展,那么水利必须要先行。要搞好我狱的农田水利工作,首要要整合农开、水利、农电、农业等方面的力量,下定大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决心,调动各方争取国家农业投入政策资金的积极性。要强化职能部门与上级对口部门工作衔接,争取政策资金的工作力度,确保政策资金注入,逐步建设标准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健全机构,充实队伍。要健全适宜农业向自种方向发展的各级机构,明确层层责任,配齐配足农业科技及各类管理人员,让每一田块有人负责,每一项农事有人去做。

    (四)保证投入,灵活机制。农业是一个周期性比较长的产业,前期投入比较大,收回投入资金的时间长。要向自种方向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与之相匹配。没有投入就没有收获。同时,农业都是野外作业,工作环境艰苦,管理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要坚决打破收多收少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利益分配格局。

    (五)市场运作,产业经营。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现代农业靠机械、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靠设施保障、靠龙头企业的带动,而传统农业靠人力、靠自身力量、靠天吃饭、进行简单初级产品变卖。如果我狱土地经营要向自种方向发展,那么就必须选择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加强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的联系,用市场的办法将各方力量凝集起来,为我所用。自购机械、事事自做既不划算,也做不好。

    (六)积极试点,稳妥推进。学习白湖农业经验。既不能急于求成,照搬照抄、盲目全面推进,也不能知难而退,怕这怕那,停滞不前。比较稳妥的策略是先试点,后推进,再推广。近两年土地经营还是应当坚持以出租为主,积极试点的方案。试点模式上,我们认为可以是选取水源方便的区域成片划定一定面积水稻专属规划区,实行稻-麦耕作模式,自己种植,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作者 郭立中 周晓毛)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青年路175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87317398
网址:http://www.sxsyqjt.cn
Copyright © 2012-2022 陕西省益秦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749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